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肾气不足型遗尿20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肾气不足型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经、揉肾顶、推上三关等推拿手法对20例小儿肾气不足型遗尿进行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3例,占65%;好转5例,占25%;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疗效满意,且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 小儿遗尿 肾气不足型 推拿手法
小儿遗尿是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而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1]。为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十岁以下的儿童,亦称“尿床”、“夜尿症”。从病程而言,一般小儿遗尿病程较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每夜一次或数次,有的反复发作,造成患儿睡眠不足,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不佳,性格孤僻,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3岁以下小儿,肾气未盛,脑髓未充,智力未全,排尿控制能力尚未健全,不属于病态[2]。遗尿的主要病因有肾气不足、膀胱虚寒、肺脾气虚、肝经瘀热,其中以肾气不足为多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肾气不足型遗尿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均为南京手佳推拿门诊患儿,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岁~6岁14例,7岁~9岁5例,10岁~12岁1例,遗尿每1夜~2夜1次10例,每1夜~2夜2次以上7例,数夜1次3例。病程最短1个月,病程最长9年。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遗尿的诊断依据及肾气不足型的中医辨证标准。
诊断依据:
1.2.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夜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
1.2.2发病年龄在三周岁以上。
1.2.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1.2.4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遗尿(如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较小、泌尿系统感染、隐性脊柱裂、脊髓损伤、膀胱结石、脊髓炎、癫痫、包茎以及糖尿病、蛲虫病所致小儿遗尿者)。
1.3 肾气不足型中医辨证标准:
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1.4 临床表现
睡眠较深,不易唤醒。睡中遗尿,醒后方觉,发作频繁,每晚尿床一次以上,甚至一夜数次,或日间也发生小便不能控制,小便清长,面色恍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腰腿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温补肾气,固涩小便。
2.2 处方:补肾经、擦肾俞、揉肾顶、揉丹田、补小肠、揉关元、推上七节骨、揉外劳宫、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百会,推上三关、捏脊。
2.3 操作部位:上肢、腹部、腰背部、下肢
2.4 手法操作顺序:
2.4.1 补肾经、补小肠、揉肾顶各3分钟。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坐其前方并在小肠和肾经穴上擦滑石粉。补肾经即医者用拇指的螺纹面在患儿的肾经穴上沿指根到指尖的方向做直推法;补小肠即医者用拇指的桡侧在患儿的小肠穴上沿指尖到指根的方向做直推法;然后医者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肾顶穴上轻揉。
2.4.2 揉丹田、关元、外劳宫、推上三关各2分钟。
患儿取仰卧位,医者站其一侧。医者重点揉丹田、关元、揉外劳宫,力量由轻到重;然后在三关穴擦滑石粉,并沿腕横纹到肘横纹的方向在三关穴上作直推法。
2.4.3 擦肾俞、推上七节骨各2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医者站其一侧。医者用治疗巾包裹手,然后用小鱼际擦患儿的肾俞穴,透热为度;然后在患儿七节骨上擦适量的滑石粉,食中指并拢用这两指的螺纹面自下而上直推七节骨。
2.4.4 捏脊
患儿取俯卧位,医者站其一侧。先在患儿脊柱两侧擦适量的滑石粉,然后医者手握空拳,拇指在前食指中指在后,或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相对用力,沿脊柱两侧从龟尾穴开始到大椎依次作捏捻提推动作,一般操作四到五次。
2.4.5 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穴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站其一侧,按这三穴位各1分钟,边按边揉,力量由轻到重。
2.5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
2.6 注意事项
2.6.1推拿时态度和蔼,认真操作,耐心细致,仔细观察。
2.6.2医者保持两手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伤及小儿。
2.6.3操作时应先用柔和的手法,争取患儿配合,再根据病情逐步治疗。
2.6.4施术过程中,灵活选择体位,以患儿舒适、适于推拿操作为原则。
2.6.5推拿治疗后,应避风寒,预防感冒。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3]:
3.1.1 痊愈:排尿能够控制,夜间有尿意可自行醒来。
3.1.2 有效:遗尿基本控制,但遇有诱因,如遇阴雨天气或睡前大量饮水等偶有复发。
3.1.3 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3例,占65%;好转5例,占25%;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0%。
4典型病例
刘某.女.五岁,2009年10月18日初诊。
主诉:遗尿两年。
现病史:患者约三岁开始每晚均有1~2次遗尿。服用中药效果不太明显。患儿面色淡白,神情淡漠,夜寐沉深,常感畏寒及腰膝酸软。
检查:尿常规检查为阴性,尿培养无异常。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诊断:遗尿(肾气不足型)
治疗:使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患儿当晚尿次减少。当治疗到第9次后,即无遗尿,能自己起床小便。为巩固疗效,共治疗15次。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5讨论
5.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巢氏病源》亦说:“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制约于水故也。”祖国医学认为遗尿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在临床上,遗尿以肾气不足型最为常见,因肾职司二便,膀胱主藏尿液,与肾相为表里,尿液贮藏于膀胱而不漏泄,依靠肾气的固摄;尿液排出体外,也依靠肾的通利,肾的这两种功能称为开阖,而肾的开阖主要靠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4]。若肾气不足,就会导致下焦虚寒,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司,不能约束小便;肾主闭藏,司气化,膀胱有贮藏和排泄小便的功能,若肾气不足,下气不固,每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因此,治疗肾气不足型遗尿应以温肾固摄为原则。
5.2 推拿手法的治疗机理
祖国医学运用推拿治疗小儿遗尿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在徐谦光所著《推拿三字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患儿的特定部位,以调节肌体的生理、病理,达到治疗效果。小儿推拿手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且推拿效果可靠显著,并可使小儿免受针药之苦。补肾经可补肾益脑,温补下元[5],为补肾要法;补小肠长于调补下焦,固摄水液;肾顶为固摄要穴,揉此能够收敛肾气、固涩止遗。以上三法共同使用,培补先天肾气,以治遗尿之本,故为主要手法。丹田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关元通督补肾,温阳补虚[6]。二穴均为补益要穴,相合而用,共助主要手法以补肾固本。推上三关、揉外劳宫为温阳散寒的代表手法,功能温补肾气、升阳举陷,更添补肾之力,进一步加强主穴疗效。推上七节骨为补法,常用于虚证、寒证,与揉肾顶相配,有较强的收摄之力,以求标本兼治之效。擦肾俞与补肾经相配,可加强补肾助阳、升举收摄的作用。捏脊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机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使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三阴交为治疗遗尿的效穴,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能通调三阴经气以运行下焦。足三里亦为补益要穴,可补养气血而鼓舞正气。百会有补肾气、升提气机的作用,并可增智助长,有利于小儿发育,在儿科各类虚证的治疗中均可配合使用。以上手法共同配合,相辅相成,达到温肾补阳、固摄止遗的治疗目的。
6小结
遗尿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是指小儿已达到能自主排尿的年龄而有不随意的排尿,正常小儿在2岁~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如在三岁以上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与患儿相配合,正确对待孩子遗尿的问题,不宜嘲笑打骂,避免精神刺激。嘱小儿减少活动,尽早休息,晚上控制饮水,定时唤醒患儿小便,养成自觉起床排尿的习惯[7],鼓励患儿消除自卑心理,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平时要使患儿养成按时排尿的卫生习惯,应不过度疲劳,临睡前1小时不要吃流质食品。

致谢

诚挚感谢艾民老师在本文的撰写和修改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和关注,在艾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同时,向多年来给予我鼓励和教导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徐正莉,田新发.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广州: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3月.40页
[2] 小儿推拿学.佘建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113页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301页
[4] 胡英同.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肾气不足型) 52 例.国医论坛.2004 年5 月.27页
[5] 胡辉. 针刺推拿治疗小儿遗尿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社区中医药2008年17期,110页
[6] 李秀花,王奇.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症52 例.中医中药. 2007 年. 71页
[7] 丁丽凤.耳穴敷贴治疗小儿遗尿症52例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54页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828.125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