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推拿治疗胃脘痛25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胃脘痛的效果。方法: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特定经络腧穴配伍和通过特定推拿手法,对25例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5 例患者中,有效者23例,约占92%。无效者2例,约占8%。结论:疗效满意且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 胃脘痛 推拿 治疗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以上腹部经常反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疾病。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1]。笔者自09年9月到10年4月期间采用以推拿治疗胃脘痛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 18例,女7例,30~40岁10例 ,41- 50岁9例,51~60岁6例 ,干部l3例,工人l0例,教 师2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半年。肝气犯胃9例,湿热郁蒸7例,脾胃虚寒5例,食滞胃痛2例,淤血胃痛2例。经胃肠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炎7例,浅表性胃炎5例,萎缩性胃炎1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
1.2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所规定的相关标准制定如下:
1.2.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
1.2.2 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1.2.3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反复发作史。
1.2.4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溃疡等病变
1.2.5 B超、肝功能、胆道x线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2.治疗
2.1治则:
理气和胃为基本原则,但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凡病邪阻滞者,辩其邪而去之;肝气郁滞者,则疏肝理气;脾胃虚寒者,则温中散寒;淤血内停者,则治以活血化瘀。
2.2选穴
主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肝俞。
2.3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推法、揉法、按法、点法、 拿法。
2.4操作
2.4.1胃脘部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在胃脘部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及摩法治疗,使热量渗透于胃腑,然后按揉中脘、关元、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时间共约8分钟。
2.4.2背部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从背部脊柱旁沿膀胱经顺序从肝俞自上而下至三焦俞,往返4~5次,然后用较重的手法按揉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时间共约5分钟。
2.4.3肩臂及胁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拿肩井,循臂而下,在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位施以较强的刺激;然后搓肩臂,使经络通畅,再搓抹其两胁,由上而下往返数次。共约5分钟。
2.5 临证加减
2.5.1.1寒邪犯胃型;胃痛发作,畏寒喜暖,得温则减,遇寒加剧,口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2.5.1.2重点按揉脾俞,胃俞,关元穴以散寒温阳。
2.5.2.1饮食伤胃型;胃脘疼痛不舒,时有阵发性疼痛,嗳腐吞酸,呕吐未消化的食物,吐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2.5.2.2重点做摩腹、按揉中脘、天枢、大肠腧、足三里穴。
2.5.3.1肝气犯胃型;情志不舒,胸满嗳气,善太息,胸胁胀满,心烦易怒,胃脘发胀,口苦咽干,嗳气反酸,舌边红,脉弦。
2.5.3.2重点按揉章门、肝腧、三阴交、太冲穴。
2.5.4.1脾胃虚弱型;胃脘隐隐作痛,缠绵不断,神疲乏力,口吐清水,喜暖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软。
2.5.4.2 重点做肾腧、足三里、气海、关元。
2.5.5 .1疼痛剧烈者可强刺激按揉背部脾腧、胃腧等压痛点,然后按揉 合谷、内关穴。疼痛缓解后再辨证施治。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3.1.1治愈 :胃脘痛及其它伴随症状 、体征消失,或 胃镜 、x线钡餐检查正常。
1.1.2显效:胃脘痛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 2/3以上 ,其他症状 、体征减轻 ,或胃镜 、x线钡餐检查基本正常。
1.1.3有效 :胃脘痛及其他症状 、体征好转 ,或 胃镜 、x线检查基本正常。
1.1.4无效:症状 、体征无改善 ,或 胃镜 、X线钡餐检查无变化 ,甚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25 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最短者5次,最长者25次。治愈18例,约占75%,显效者4例,约占16%,有效者1例,约占4%,无效者2例,约占8%,总有效率92%。
4 典型病例
赵某,女,37岁,会计。2009年12月25日初诊
主诉:胃痛伴有胃胀、食欲减退三余年。
三年前因情志刺激突发胃痛。随后在其情绪波动下加重。现在出现胃痛、胃胀、食欲不振、口苦咽干,失眠等症。查体:舌边紫黯,苔黄,脉弦。曾在某院消化内科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曾采用中西药物治疗达半年之久,因效果不显著来我院就诊,中医诊断为肝郁犯胃型胃脘痛。笔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推拿1次后胃痛胃胀明显减轻,5次后口苦咽干及睡眠亦明显好转,后改为隔日治疗1次,5次以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后再巩固治疗5次,嘱其饮食禁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禁止饮酒,其后随访无复发。
5讨论
胃脘痛属于胃肠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多发病,发病率达70%左右,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5.1中医对胃脘痛的认识:
中医认为胃脘痛是与外感六淫之邪或内有情志饮食所伤等因素有关。脾胃位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主要功能为受纳水谷,化生精微,充养一身的气血,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既是脾胃的基本生理特性,也是脾胃之气的功能表现。因此,脾升胃降是中焦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脾胃健旺是维持中焦气机条畅的根本保证。正如《冯氏锦囊秘录》所云:“夫中者,上下四旁之枢机。若中脘之气健旺有余,则驱下脘之气于大小肠,从前后二阴而出。惟其不足,则无力运之下行,反受下脘之浊气,以致胃中清浊混乱,为痛为胀之所由也。”脾胃一虚,升降即因此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为之郁滞不畅。复因六淫、饮食、情志、劳逸过度重伤脾胃,升降更为不利,气滞 、痰湿、食积、瘀血阻滞中焦,导致胃脘痛的发生;虚损日久,胃腑失于荣养,不荣则痛。寒凝、气滞、血瘀、胃失和降,腑气不通,不通则痛。素体虚弱 ,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损,肾阳不足失于温蕴,或热病伤阴致使不荣则痛。
5.1.1.脾胃虚弱:胃脘痛的发病机制不离本虚。如《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又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人体正气充沛,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正常,气血调和,阴阳平衡,邪气难于入侵。若正气不足,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低下,气血失和,邪气侵入人体引发疾病。正气为本,正气的强弱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否;邪气为标,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古代医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金元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发病理论,认为胃脘痛“皆因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东垣试效方》)导致,进一步肯定了胃脘痛乃正虚为本,邪客为标。朱震亨也认为“劳役太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脉因症治·心腹痛》)是发生胃脘痛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脾胃多虚呢?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诸痛门·心痛胃脘痛》中分析:“盖胃之真湿土也,位居中焦,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是水谷之海,为三阳之总司,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受气于此。是以足之六经,自下而上,凡壮则气行而已,胃脘弱则着而成病。其冲和之气,变为偏寒偏热,因之水谷不消,停留水饮食积,真气相搏为痛。”指出了胃脘痛脾胃虚弱的本质所在。
5.1.2 气机郁滞(尤其是肝气郁滞):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人的精神状态与消化机能关系甚为密切。如果忧思恼怒、久郁不解、则伤及肝脏。肝气不舒则横气犯胃 。中焦胃腑经络不通则胃痛。
5.1.3.饮食不节:《虞博医传》讲:“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拔,复餐寒、凉、生、冷;朝觞暮饮,日积月累,自郁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等。”
5.2现代医学观点:
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及外界的压力较大、精神高度紧张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失调,消化液分泌障碍等;再加上饮食不节,食物被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胃肠内酸败物质增多,而引起胃肠粘膜损伤及溃疡,甚至引起合并症或癌变。
6体会
推拿治疗疾病的原理就是根据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学说。并根据疾病发病的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按穴道、走经络、疏经通络,调节营卫气血,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整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达到治病的目的[3]。
手法治疗胃脘痛以肝气犯胃型、饮食积滞型、脾胃虚寒型效果显著;还有一点需注意心窝部痛,并非必是胃的疾患,尤其是初病者或暴痛者如急性阑尾炎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表现类似胃脘痛的症状,更应加以区别,以免延误病情。
本组25例患者,属胃脘痛范畴,多因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所致,如按背部膀胱经腧穴,及五脏六腑之特定穴,由于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而营卫弱,营卫弱者则气血必虚,背部经穴推拿,能加强营卫,调和气血,促使脾胃功能恢复,而中气强壮,脾胃运转,脾升水木不郁,胃气降火不滞,升清阳降浊阴,从而沟通内外交济上下,变不通为通,变痛为不痛。
通过对25例患者的治疗,我认为推拿与经穴治疗“胃脘痛”的根本宗旨,首在于扶阳抑阴,一切治疗方法都为达到这个目的。
胃脘部操作:在胃脘部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及摩法治疗,使热量渗透于胃腑,然后按揉中脘、关元、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中脘为胃之母穴,腹之汇穴,推拿后可使腹气通畅,关元为人体元气之本,故是滋补正气之要穴,对二穴使用按、揉、摩手法,有温中散寒,扶正阳以固本。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按揉此穴疏调肠腑、补气理气行滞、疏通气血以止痛。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推拿该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以扶中阳之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以抑阴[4]。
背部操作:用一指禅推法,从背部脊柱旁沿膀胱经顺序从肝俞自上而下至三焦俞,然后用较重的手法按揉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按揉肝俞柔肝使其不克脾胃之土。脾胃互为表里,按揉脾胃俞温中焦而祛中寒。腑以通为补,以通为用,按揉三焦俞,可通三焦之府以行气血。按揉以上这些背俞穴可以温经通络行气血散寒以止痛。
肩臂及胁部操作:拿肩井,循臂而下,在内关、合谷穴位施以较强的刺激;然后搓肩臂,使经络通畅。肩井可以调整一身之气血,内关 取“心胸取内关”之意,合谷为止痛要穴[5]。
通过手法与经穴配伍,以及扶阳抑阴之治法,而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中气强壮,并扶阳防外邪之侵袭,抑阴使内寒无法生。从而使病无所生。
7结语
临床实践表明,通过中医辨证对胃脘痛进行推拿治疗效果明显,简便易行,避免了服用药物给胃带来刺激,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致 谢

在我大学五年的学习当中,得到了我的老师王亮华、桑林、汪伟、宋宇、杨磊、罗宏、艾民、孙晓峰、朱立达、李冬梅、刘颖等多位老师的帮助和教导。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教师王亮华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妥之处给予了指正,使我的论文格式更加整齐,内容更加严谨。在此,我特别向多年来给予我鼓励和教导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6,16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68
[3] 王平.推拿中医绝活,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 ,126
[4] 杨国明 推拿治疗胃脘12例体会,吉林中医药,1999第5期
[5] 罗才贵 推拿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171--172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171.875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