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目的:探讨以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部推拿法对3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本法治疗该病,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本法治疗该病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部 推拿 心脾两虚 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1]。由于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熟,不能及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节律加快,本症的发病率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失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笔者在一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腹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均确诊为失眠(心脾两虚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达15年,平均7年。
1.2 临床表现
30例患者中夜间睡眠均在5小时以下,且伴有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等症状。舌淡,苔薄,脉细弱。
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心脾两虚型失眠”制定:
2.1 失眠的典型症状:
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间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小时。有反复发作史。
2.2心脾两虚型失眠主症:
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疲体倦、食纳减少、或食后腹胀、面色少华,大便溏稀,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细弱。
3. 治疗
3.1 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3.2 操作方法
治疗前,医生必须将手清洁并取暖(尤其是冬季),以免由于冷手之刺激,引起病人保护性的肌肉收缩而影响治疗。
3.2.1 摩腹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一侧,用手掌面附着于腹部,作环形而有节奏的抚摩。动作宜舒缓,用力适中,以患者有热感并感舒适为度。约操作5分钟。
3.2.2 按腹
按揉巨阙、中脘、大横、天枢、关元,每穴1-2分钟。然后将左手置于中脘穴处,用右手掌小鱼际部重叠在左手食指掌指关节的背面,随患者的呼气徐徐着力向耻骨联合、脊柱方向按压,当按压到一定深度时,按而留之,并维持此时的压力及其所达到的深度,静待患者腹部、腰部、会阴部及双下肢出现酸、麻、热、胀的得气感觉后,医者右手随患者吸气徐徐上提。
3.2.3 运腹
腹部掌运神阙穴。患者仰卧,医者位于患者一侧,用拱手状右手掌食、中、无名、小指的指面和掌根的大小鱼际部,沿垂直机体纵轴方向,对置地扣放在神阙穴两侧,通过腕关节的伸屈活动,先使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将腹部向对侧作弧形推动,继以手指的指面着力,将腹部向同侧作弧形回带,如此反复操作5-8次。
3.2.4 推腹
患者仰卧,医者位于患者一侧,双掌自肋下至耻骨联合,从中间向两边平推3-5次。然后指推任脉。用双手拇指指腹的桡侧面偏峰,对置地按在巨阙穴处,双手的四指分别附于两侧固定,当患者呼气时先用一手拇指着力沿任脉循行推至神阙穴,在患者吸气时,医者将手收回原位,待患者再次呼气时,另一手拇指着力进行第二次推动。如此交替操作5-10次。
3.3 疗程
以上操作每天一次,7天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做疗效判定。
4.疗效观察
4.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判定:
4.1.1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伴有症状消失。
4.1.2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伴有症状改善。
4.1.3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
4.1.4 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4.2 治疗结果
在本组30例患者中,两个疗程后临床痊愈9例,占30%;显效12例占40%;有效7例占2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5.典型病例
吕某,女,37岁,办公室职员。初诊时间:2009年11月12日。
主诉:失眠多梦6个月,加重2个月。
病史:患者素体虚弱,半年前因工作压力开始出现失眠,每晚睡眠时间约3小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曾间断服用七叶神安片、舒乐安定等药物,虽能短暂改善睡眠,但其它伴随症状无改善。
检查:神清,体倦,面色少华,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诊断:心脾两虚型失眠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治疗方法:施以以上腹部推拿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治疗结果:4日后睡眠时间延长,食欲增加;一个疗程后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时间延长至5小时,不适症状明显减轻;两个疗程后痊愈,自觉精神充沛;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6.讨论
6.1 病因病机: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不寐”。中医认为失眠病因虽多,但多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劳逸失度等引起,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心神失养或不安而致失眠[4]。本病有虚有实,但以虚证多见,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思虑过度,劳心伤脾,故以心脾两虚型失眠较为多见。
人体正常睡眠需要阴阳相交,气血和调,这一切均为心神所主。心主血脉,心藏神;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血的来源,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神志安宁。但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心血暗耗,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安而不寐,《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或思虑不解,劳倦过度,脾气受伤,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脾虚生化无源,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致神不守舍。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
6.2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状分析
由于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心失所养,致使心神不安,则失眠多梦易醒;心血亏少,心失所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健忘;血少不能上荣而致头目失养,则头晕目眩;心脾亏虚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能滋养全身,故神疲、乏力;脾气虚,脾不健运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征。
其中,具有心脾两虚型失眠典型诊断意义的症状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
6.3 治疗机理
《厘正按摩要术》曰:“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其脏腑如何,则莫如诊胸腹”。腹部推拿的方法注重脘腹局部的治疗,这是因为五脏六腑就其所居处的位置而言,虽然分居于胸腹之中,然而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与腹中的大肠、小肠二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腹部不但直接包括脾、肝、肾三脏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而且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亦与腹部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均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同起于少腹胞中,即“一源而三歧”,带脉缠腹束腰.阴阳二维、二跷的循行与分布亦与腹关系密切。所以通过施术于腹部即可影响冲、任、督、带四脉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气血,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全身各脏腑疾病的目的[5]。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正是通过对腹部的作用以赔补后天之本,同时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心神安宁。
摩腹是腹部操作中常用的手法,其具有着力轻、接触面大、缓和舒适的特点,且能健运脾胃、消除胀满[6]。《理瀹骈文》说:“后天之本在脾,调中者摩腹。”故笔者在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中首先施以摩腹,以轻柔舒缓的手法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巨阙为心之募穴,按之可补血养心、凝神定志。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甲乙经》曰:“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气所发。”《会元针灸学》曰:“中脘者,禀人之中气,营气之所出。”所以通过按揉中脘可补中益气、调理气机。气血充盈,气机条畅即可宁心安神。大横为足太阴之经穴;天枢为足阳明之经穴,且为大肠之募穴。通过对这两个穴位的按揉可增进胃肠蠕动,消积导滞。胃肠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关元为补虚之要穴且为小肠募穴,施术于关元除了有温补元气,调气回阳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心和小肠的表里关系间接起到养心安神之功。按腹有激发经气、开通闭塞、温中散寒的作用,主治脾胃失和、消化不良[7]。掌运神阙穴,则引达调节脏腑气机,温通血脉,祛风散寒[8]。推腹则有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之效。以上诸穴与诸手法共奏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凝神定志之功。
7.结语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但主要与工作节奏及生活习惯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无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均可导致心脾两虚型失眠。笔者通过对腹部施以良性刺激,直接调整与失眠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脾的功能,调畅气机、通达气血、健脾养心、调整脏腑、平衡阴阳、安神定志,使机体各部机能协调平衡而达到阴平阳秘、安神的效果,具有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和改善日间功能的作用。每次患者被腹部推拿治疗后,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双下肢发热的感觉,且有饥饿感,胃蠕动波增强,肠蠕动亦增强,患者随着胃肠功能的恢复,虚赢的临床表现发生变化,面色红润,神清目明,睡眠时间及质量好转。
综上所述,腹部推拿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致 谢
在我大学五年的学习当中,得到了李春艳、桑林、汪伟、杨磊、宋宇、罗宏、艾民、孙晓峰、王亮华、李冬梅、刑凯、张智勇、朱立达、李凭、楚洪波、史勇、刘春红、刘颖等多位老师的帮助和教导。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教师宋宇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妥之处给予了指正。在此,我特别向多年来给予我鼓励和教导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
[1] 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18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157
[4] 张颖颖,刘兰英,马骋. 中医对失眠的病机认识. 光明中医,2008,23(12):2068
[5] 王金责. 胡氏腹部推拿浅析.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8(2):36
[6] 曹仁发. 中医推拿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
[7] 王文举,陈祖瑞. 中华腹部推拿术.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178
[8] 孙庆,张树津,张震宇. 陈志华教授腹部推拿原理浅析.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43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6,781.25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