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教学论文

从主题式教学的视角重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从主题式教学的视角重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广东肇庆中学 林玉敏
【摘要】从现在的信息技术现状与课程标准出发,以信息技术学科的视角审视现在的课程内容,找寻课程内容之间的技术关联;探索在中学阶段运用主题式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并用主题式教学的视角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理顺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
【关键字】主题式学习 ;重构 ;信息技术课程

一、现状分析
2001年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提倡以“任务式驱动”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年的《纲要》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求。由于没有新的指导纲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学科价值混乱的现象,教师教学抛开书本,滥用任务,忽视知识的体系,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了语文课或者思想政治课等,很多一线教育者有“信息技术课何去何从”的感觉,在呼吁新的指导纲要出台的同时,作为一线工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科的价值与内涵。
刘向东,周惠颖《操作弱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构》中说到信息技术内容应该注重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的“软技术”,即信息处理过程的认知层面的能力;二是信息科学原理方向的内容;三是综合设计应用方向的内容;四是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内容[1]。这四方面内容涵盖了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有内容,也是目前一线教育者比较认同的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学科除了承担普及计算机的操作性外,更多的应该从学科层面进行课程内容构建。现在的教材组织基本上是按照功能划分章节的,这样的课程架构有利于软件操作的学习,却没能体现技术、学科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教学组织上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组与构建。

二、挖掘课程内容的学科价值与内涵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下文简称为《新课标》)[2],《新课标》课程内容中“初中阶段”的要求和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信息技术B版》的研究,在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如表1。
表1 《新课标》模块与《信息技术B版》课程内容安排表
《新课标》 《信息技术 B版》 时间安排
主题1 硬件与系统管理 用好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七年级 下
主题2 信息加工与表达 文字处理 七年级 上
表格数据处理 七年级 下
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八年级 上
声音、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八年级 上
动手创建自己的网站 八年级 下
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 八年级 下
二维动画制作 九年级 上
三维动画制作 九年级 上
主题3 网络与信息交流 利用因特网获取与交流信息 七年级 上
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 八年级 下
主题4 拓展模块 认识计算机程序 九年级上
智能机器人 九年级上
从表1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B版》涵括了《新课标》中的中学阶段的几个模块,并且对几个模块的知识进行调整。从学科的层面重新审视课程内容,深层次的挖掘课程学科价值与内涵,以期构建更高效的课堂。
1、关注软件之间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依赖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软件开发有一定的规则,例如“菜单栏”包含了这个软件所有功能;在“文件”菜单都会有“新建”、“打开”等常用的功能。学科知识的迁移是学科素养的一个体现。从开发的角度看软件间的联系,在课程的内容上这个深层次的联系被忽视了,当然如果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开发,可能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关系,但是通过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体验计算机简单的用户界面制作和简单的程序编写(vb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软件的菜单、工作区等就得到有利的学科知识支撑。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处理”,“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这三个软件,都是常用的办公室软件,一般的用户都是使用同一个公司出产的产品,例如Microsoft或者wps。同一个公司出产的产品,其开发时产品的一般功能都会被继承下来。
在很多教材中或者教学的过程,往往忽略了这样的联系,把三章书放在不同的时段学习,使用不同的任务切入教学,学生很难对其关联性有所体会,更不用说从一个开发的整体思路考虑这些产品的使用。反之,如果能够用一个主题将其串联起来,学生不仅能对有关联的操作有所体会,还能从开发的角度体会软件的功能,从一个整体的视角看软件操作,这样的学习将更高效,才能从信息技术学科的层面理解程序。

2、关注技术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作为中学阶段唯一一门技术课程,作为技术课程,很多课堂呈现的是重素养轻技术的现象,信息技术学科虽然肩负着普及的重任,但也应该是为了本学科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努力的,以研究技术作为其重要的基石。
技术之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虽然现在的技术五花八门,在各种纷繁零散的表象中找寻其相关的联系。
技术之间是关联的,在网页设置中的页面大小,由浏览器、分辨率制约着,页面大小也限制了图片的大小;“层”这个概念,贯穿着office里面的叠加次序、photoshop中的图片、蒙版等制作、flash中的“图层”等等。
技术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例如硬件与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作用等;学科知识有一定发展顺序与逻辑性,软件需要硬件支撑,有终端才有网络,再发展出各种网络技术,各种软件的来源——编写程序,编写程序除了能体验计算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还能让学生体会软件功能背后的奇妙。
在生活中,某一个主题要能制作出好的效果,必须要有几个软件的整合运用,例如 “网页三剑客”,要做好网页,需要学习的三个软件——网页编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这是在网络中广泛认同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技术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计算机的技术发展以及各个技术的功能,技术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3、关注生活中、网络上新的信息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教材的内容特别是网络上关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迅速发展的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道德教育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变化,家庭教育在技术道德层面也是缺失的,导致很多问题,例如“网瘾”、“网络谣言”、“低头党”等等,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内容上要关注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

三、从主题式学习视角重构课程内容
1、主题式学习与课程内容重构
信息处理过程认知层面的能力培养,即信息获取、管理、整合、评价和创造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分析、决策能力;这个层面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注意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或者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都要运用信息处理过程。
“能力培养”并不能以某一节课或者某一章节形式培养,必须通过整个课程中让学生参与到高阶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起各方面高阶能力 [3]。课程内容的开展可以运用明线和暗线的方式进行,明线以主题式学习模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创建开放式的课堂,暗线是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处理的过程完成主题的探究,并在探究过程运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主题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主题,其主题不同于“任务”,或者一节课的主题,必须立足于课程体系整体规划,涵括多个相关的章节,建立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利用主题的研究的需要推动课堂的发展。其关键词是“需要”,激发学生内部需求,才推进课堂的开展,现在的教材体系不能满足开放式课堂的需求,因此运用主题式学习的视角对中学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课程重构基于学科的价值与内涵,对中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补充,方案如表2。
表2 主题式学习视角的课程内容安排
主题 涵括章节 分析
《电子报刊》 文字处理 利用软件的关联性,以软件的开发的角度思考软件之间的关系
表格数据处理
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
《网站制作》 动手创建网站 利用技术的关联性,用“需求”驱动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声音、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硬件与系统管理 熟悉计算机的硬件 利用学科基础知识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思考学科知识的关系
有效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网络 利用因特网获取与交流信息
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
程序设计教学 Scratch 体验学科核心知识的奥妙,并运用程序设计的视角体会软件的功能
VB程序设计
智能机器人 拓展模块(基于学校的课时与设备投入)
动画教学 二维动画制作
三维动画制作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重构后的课程内容,借助书本与电子教材、视频等多样资源开展主题式的学习,例如《电子报刊》的主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如何开展主题研究(文字处理),围绕着主题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以及最终的作品汇报(演示文稿),从主题的需要推动课堂的开展,学生体会到主题研究的活动的乐趣;再利用三个软件的相关性,引导学生关注软件的异同点,从开发者的角度思考软件的功能,学生的知识有效迁移,减少所谓的“炒冷饭”现象。
以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内容为主题,以“网站制作”为载体,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运用主题渗透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考虑到学生的体验与认知过程,课程开展顺序可以是程序设计教学,电子报刊,网站制作,硬件与系统管理、网络的顺序开展主题研究。
2、对课程内容重构的尝试
在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电子报刊》主题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展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并且有一定的操作技巧,主题式学习对他们有很好的效果,重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能帮助他们很好的完成主题的创作,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对多个软件的整体把握,不仅提升作品的质量同时也提升了他们信心。学生构想出主题报刊的排版,并借助书本与教学平台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就是把握每一个软件的特点,适当的给与方向的指导。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还有个别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他们在初始阶段没有一定的操作基础,还不能自主的构建主题任务进行学习,但是重新构建课程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困扰,他们可以使用书本、视频进行范例教学,放缓教学进度,对计算机及其操作有一定的认识后再参与到主题学习中。
四、总结
主题式学习的课堂更适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课堂更开放、自由,学生自主性强,在不同的活动中培养了能力。教师可以再课堂中更多的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不同的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重构后的课程内容把原本松散的知识结构用主题式学习的视角串联起来,运用学科中的科学、技术的观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的关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文献】
[1] 刘向永;周惠颖. 操作弱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构[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4)7-8
[2] 2012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 李文郁 要志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与实施[J]. 课程教学研究, 2013年(五)
[4]郑明达.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问题与期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4)p5-6

附件一:
2014年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交流登记表

作者姓名 林玉敏 性别 女 职务 职称 信息技术中学一级
论文或教学设计题目 从主题式教学的视角重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分类 论文√ 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 广东肇庆中学
邮政编码 526020 家庭电话 移动电话 13560930057
详细通讯地址 肇庆市端州区城中路167号(肇庆中学) 电子邮箱 Zqsalin@126.com
论文、教学设计内容摘要和创新要点(300字以内)
【论文摘要】从现在的信息技术现状与课程标准出发,以信息技术学科的视角审视现在的课程内容,找寻课程内容之间的技术关联;探索在中学阶段运用主题式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并用主题式教学的视角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理顺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

【创新要点】从学科的价值与内涵出发审视课程内容,找寻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提出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主题式学习,并运用主题式学习的视角重构课程内容。本文不仅提出了重构的依据,方案,还进行了相关主题的实践,通过实践证明是方案可行性。
声明 本论文或教学设计没有抄袭和版权争议,属于作者自己原创 作者签名:

附件二:
2014年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教学设计登记汇总表
编号 分类 题目(含副标题) 单位(全称) 作者 职务、职称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1 论文 从主题式教学的视角重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广东肇庆中学 林玉敏 信息技术中学一级 13560930057 Zqsalin@126.com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53.125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