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踩跷法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目的:观察踩跷法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循经揉按`挤点矫形`通经活络三步踩跷法对32例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为93.25% 结论:踩跷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

 [关键词] 踩跷法  腰椎间盘突出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内的髓核自破裂处突出,使相邻神经根、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引发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随着办公电脑化的日益普及,长期坐办公室伏案,导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渐趋年轻化。那么寻找一种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就更加有其意义。踩跷法是指医者用足部在患者身上施行踩、压、按、揉等动作,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是中医外治推拿法的一种,以其作用力度大,作用层次深为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笔者在实习期间遇见大量患有此症的患者,采用踩跷法治疗该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在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间前来北京市按摩医院就诊,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7岁,均为单侧腰腿痛。经CT检查确诊,为单侧突出,无腰椎滑脱及其它腰椎骨病,其中L4—5突出14例,L5—S1突出18例,突出程度最小02cm,最大0.8cm,病程最短两周,最长三年

2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本组病例均按上述标准诊断,为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肺肝肾等急慢性疾病,以及年龄超过60岁,骨质疏松,体弱不能耐受本法者为排除病例。

3中医辨证[2]

血瘀型: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寒湿型:腰腿冷痛,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腰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4治疗

4.1 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4.2 治疗方法

循经揉按法:患者俯卧于专用踩床上,胸下及膝下各垫一枕,医者以双脚掌自骶部自上而下由轻至重揉按臀部和下肢后侧、后外侧3—5分钟;再揉按腰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3—5遍;此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求脚掌或脚跟吸定于施术部位,踝关节放松,以大腿带动小腿做环形揉动,巧妙利用自身重力调节下压力,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此法作用在于疏通经络,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挤点矫形法:医者平稳站在患者腰背部,脚跟置于八髎穴,大脚指压在肾俞穴,视患者耐受度调节压力,由轻至重,身体前后晃动,通过调节重心,一松一弛,反复按压八髎穴及肾俞穴,此过程约持续1分钟;然后医者一脚跟置于患者患侧环跳穴,另一脚跟点按腰部病点,约半分钟;从而矫正腰椎畸形,促进髓核回纳。操作过程中不可突发暴力猛然踩压,以免引发患者抵抗,或者出现骨折。此法作用在于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矫正畸形,松解粘连。

通经活络法:医者以脚跟或脚趾顺次点按患者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诸穴,每穴约半分钟,以患肢为主,再自腰部向下,沿脊柱两侧做直推法3—5遍,在骶部做分推法5—10遍,以双脚掌拍击大、小腿后侧及外侧,再用脚掌搓擦患者小腿,以透热为度,最后再以脚掌在患者腰部及下肢后部做轻轻按揉,使患者感觉轻松以结束操作。此法作用在于通经活络,开通闭塞。

4.3 随证加减

血瘀型

以通散类手法为主,如持久有力的循经踩揉,方向明确的推经法,在上述操作之外,可加点膈俞穴。

寒湿型

以温通法为主,搓擦命门,八髎,涌泉穴;长时间缓慢地沿下肢膀胱经循行路线按揉。

湿热型

以通散法为主,如嘱患者健侧卧位,健肢伸直,患肢屈曲,大腿下垫一枕头,推按大、小腿外侧,取穴以足三里,丰隆为主。

肝肾亏虚型

以温补类方法为主,如缓慢持久深透的穴位点按法,主要取穴为肝俞、肾俞

4.4 疗程设置

一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疗程后休息三天,治疗三个疗程。

4.5 注意事项

由于踩跷法是以医者自身重力为力量基础,相对于传统手法而言,其基础力量较大,故在施术过程中务必小心谨慎,且术前应与患者做好沟通,消除其心理障碍,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在巧妙利用踩床双杠控制力量之余,也应注意根据脚下所踩部位不同,变换姿势;一般而言,腰背部不宜双足同时踩压一侧,须避开第11、12肋,而臀部及下肢后侧肌肉较丰厚,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若施术过程中患者自觉无法承受,应立即停止,以免造成损伤。

5疗效观察

5.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定: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能恢复原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5.2 治疗结果

痊愈24例,占75.00%;好转6例,占18.75%,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

6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45 岁 2009年9月18日初诊。

主诉: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半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因搬运重物引发腰部闪错疼痛,休息两周后腰痛消失,但出现下肢不适感,转侧不利,呈进行性加重,自觉腰部板硬,昼轻夜重;3月前经CT确诊为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针灸治疗30次,效果不显。

继往史:体健,无特殊记载

一般检查:患者站立时躯干向右侧偏歪,不能保持坐姿,弯腰跛行;右侧腰部肌肉明显较右侧紧张,局部皮温略低,脊柱略向右侧偏歪,生理曲度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前屈50度,后伸10度,左侧屈15度,右侧屈10度,左旋10度,右旋10度。舌质暗,有瘀斑,脉弦紧。

特殊检查:直腿抬高实验左75度,右30度(加强实验阳性);挺腹实验阳性;右跟腱反射减弱;右拇背伸肌力减弱;右侧足面感觉轻度减退。

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示腰椎序列向右偏歪,L25椎小关节增生,侧位片示生理曲度消失,斜位片示L45椎间孔变小。CT示L3—4椎间盘轻度膨出,L4—5椎间盘突出0.7cm,矢状径不窄。

诊断: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血瘀型。

治疗:

治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治法:用上述三种基本方法并按血瘀型治疗,每日一次,一次约25分钟,十次为一疗程,疗程后休息三天,总共三疗程。

疗效: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腰椎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站立坐位姿式正常,触诊脊柱无显著偏歪,直腿抬高试验左75度,右70度,右下肢各项反射检查正常,影像学检查腰椎生理曲度略有恢复,突出物无明显影像变化。

随访:治愈三个月后开始正常工作,遇阴雨天气偶有右臀部轻微刺痛不适感,至今3个月无明显复发。

7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传统观念认为是腰椎间盘退变或者损伤[4]  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压迫和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产生该症。但是机械性压迫并不能满意地解释所有的临床和病理现象。有些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很轻微,很局限,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却很严重;而有些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很严重,但其临床症状却很轻。

近年来,相关学科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后引发非菌性炎症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炎性介质对神经组织的刺激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主要机理。突出的椎间盘释放出的大量化学物质,能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并产生局部无菌性炎症,导致神经根血供与营养障碍。由于局部生物化学环境的改变,引发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炎症累及邻近的神经组织形成神经根炎是产生临床神经损伤及疼痛、麻木等症状的主要原因[5]。炎症反应(局部水肿、缺氧、缺血和致痛物质的释放)所导致的疼痛又引起肌肉应激性痉挛,从而加剧脊柱力学平衡的失调,椎间隙和椎间孔愈发狭窄,髓核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加,促使髓核突出日趋严重。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病情。

本病属于中医“腰痛的范畴。”《外科证治全书》云:“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而《灵枢·本藏》有记载: “经脉者, 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 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又《灵枢·经脉》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国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由此可见,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的功能失调与腰痛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王肯堂《证治准绳·腰痛》指出: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肾虚腰痛为其本,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感受风寒湿邪与跌仆损伤。感受风寒湿邪,则气血瘀滞不通,过劳跌仆,腰部闪错,则经脉拘集不利,故而引发腰腿疼痛。督脉、膀胱经和胆经走行于腰腿部, 故腰腿痛与这三条经脉气血运行失常、经络不通又有直接关系。

1934年Mite和Bell首次报导腰椎间盘突出症[6],并成功的第一次施行髓核摘除手术以来,手术摘除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据统计,仅在美国大约每年要作20万例腰椎间盘摘除术。虽然术后70%~80%的患者得到改善和恢复,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例如Risb[7]15000例手术中,效果良好或治愈者仅占50%,改善或好转者为80%,有20%的患者术后症状持续存在,Rqdin[7]报告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失败率为50%,姑且不言其术中存在危险,究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也会使大多患者望而却步。相比较而言,传统的中医推拿却拥有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优势,这种保守治疗的方式也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踩跷法是医者在特制踩跷床上用足掌、足跟部踩踏患者肢体的一定部位,并施行各种动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素问·异法方夷论》有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由此可见,以导引按跷之法治疗疾病,由来已久。

但后世医家多有言按,即推拿之法,却鲜有言跷者,笔者每思及此,总有不胜唏嘘之感。虽然以手推拿,灵巧有余,但在面对肥胖患者,以及如腰腿部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难免就会因医师自身体质原因而出现刺激量稍显不足的情况。而在面对手法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之时,踩跷法的优势便显现而出。与用手按摩相比,踩跷法具有压力大,作用面积广,受力均匀的特点,能明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新陈代谢,利于局部炎性产物及水肿的吸收,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松弛肌肉,减轻疼痛。脚的按压力作用在腰部使脊柱反复过度后伸,后纵韧带一松一弛,椎间隙不断开合,椎间关节反复运动,利于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回纳和畸形的矫正,减轻松解椎间孔神经根粘连,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8]。佐以循经取穴之法,以膀胱经、肾经与胆经为主,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且培补肾气,疏经通络。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已有之的踩跷法做为祖国医学外治法的一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仍然散发着青春而蓬勃的气息。虽然其理论有待完善,也需要与现代医学更进一步地有机结合,但笔者坚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更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诸于其上,踩跷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未来治疗中必将占据主导地位。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李春艳教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给予了指正,从而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特此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在此,我也要向在这五年的大学生活中给予我谆谆教导的所有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30。

2]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8—8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30。

4] 孙树椿 孙之镐. 中医筋伤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229。

5] 张文煌 郑祖根 高铁民等. 磷脂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中的表达及相关临床研究  颈腰痛杂志.2003.24 (1):11- 13

6] Frymjw。 crumCP.Case soffaiure of surgery on the Iumbarspine.Jbonejointsurg.1986.67-A(6):1113。

7] Crawshawc  shahKv..ThetreatmentofSpinalStenosis.Jbonejointsurg..1987.61-A(2):711。

8] 高维 魏俊杰 王钺. 踩跷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 北京:北京中医.2004.3.29.19—20。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4,109.38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