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复合手法治疗腰突下肢麻木症状临床70例观察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经统计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由本病引发的下肢麻木症状又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虽然本症状并非所有腰突患者都会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多成迁延性和顽固性,甚至有些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仍不能使下肢麻木症状完全消除,给患者生活上和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痛苦。本人在医院实习期间,遇到大量患有此症的患者,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治疗该症状的手法并在临床中应用,收到满意效果,现整理成文,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女24例,男46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1岁,其中20-30岁为16例,30-40岁为30例,40-50岁为17例,50-60岁为3例,60-70岁为3例,大于70岁者 为1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1个月;有明显外伤者39例,无明显诱因者31例。本组所有病例均有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症状。其中此症状出现两年以上者24例,一年以上者26例 一年以内者20例.均经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有病例均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不伴有腰椎滑脱和其它骨病。

 

(二)、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喷嚏等使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久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6、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7、X线摄片检查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边缘可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本组所有病例均经上述诊断确诊为腰突,同时都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下肢麻木症状。

 

(三)、治疗方法

 

复合手法:为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疗效,医者在治疗时要充分发挥出每个手法的作用,患者要根据需要变换体位,整个过程中包括仰卧、侧卧、俯卧和坐位。

1、滚法

从腰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滚动,经臀部、大腿后侧直滚到小腿后侧,以患者感到舒适和稍有温热感为佳,时间约为5分钟。

2、握踝牵抖法[1]

患者俯卧,一助手站于患者头前部,两手分别固定患者两腋部并施以向上牵引的力,医者站于患者脚后部,双手握住患者的一只脚踝,与助手呈对抗牵引的情况下做抖动手法,牵引的力度应循序渐进 让患者感到腰部有明显的牵拉感。医者抖动时应以从小到大的幅度,频率要均匀,时间约3分钟。然后再对另一下肢进行操作。

3、按揉法

在腰部、臀部、下肢后侧做按揉法,宜轻快而柔和,以放松肌肉为主。时间约为5分钟。

4、拨揉法

医者用双手拇指重叠,从环跳穴处开始由上至下进行拨揉。若臀部肌肉丰厚,也可用肘尖进行操作,从环跳向下直到窝上部。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拨揉的重点在环跳穴。有时在环跳穴处可发现阳性反应物,此时阳性反应物又是剥揉的重点。时间约为5分钟。

5、斜扳法[2]

患者侧卧,下面腿伸直,上面腿弯曲,医者一肘放在患者肩前部,另一肘抵住臀后部,双臂同时用力,行腰部斜扳法。每侧一次。医者可通过调节肩部与臀部之间的角度使斜扳法的作用力点在椎间盘突出的椎体上,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有明显骨质疏松或70岁以上的患者不用此法。

经斜扳法治疗后,有腰椎棘突偏歪的患者未能得到矫正,可采用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歪者为例):患者坐位,双下肢自然分开,脚面和小腿、小腿和大腿均呈90度角,一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患者左侧大腿,双手压住患者左侧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态。医者正坐患者背后,先用双拇指在腰部施以触诊法,查清偏歪的棘突,然后医者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掌部压于患者颈后,拇指向下,以其余四指扶持颈左部,嘱患者稍低头,同时让患者身体向右旋转,臀部正坐不许移动。医者左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然后医者手拉患者颈部,使患者身体前屈的同时继续向右侧旋转,同时左手顺势向相反方向顶偏歪的棘突,当听到“啪”的一声响后,检查偏歪棘突位置得到纠正即为成功。

6、直腿抬高法

患者仰卧,医者为患者行强迫直腿抬高动作3次。

7、屈髋屈膝伸直法

患者仰卧,一助手固定其骨盆,医者一手握其膝,一手握其踝,先使患者下肢极度屈髋屈膝,使大腿贴近胸前,然后用力快速牵拉踝部,使其下肢伸髋伸膝,反复数次。

8、点穴[3]

点按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昆仑、居寥、环跳、三阴交、太冲、阳陵泉、绝骨,以酸胀感为度,每穴1分钟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治疗时手法宜轻。

 

(四)、治疗时间

 

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二、 治疗结果

 

 

(一)、疗效标准

 

1、治愈:下肢麻木症状完全消失,腰腿疼痛等症状也同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

2、显效:下肢麻木等自觉症状消失,活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3、好转:下肢麻木等自觉症状轻度存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较以前稍有改善,部分恢复工作。

4 、无效:下肢麻木等自觉症状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二)、结果

 

疗程最短2周,最长7周。全部70例,治愈56例,占80%;显效7例,占10%;好转4例,占5.7%;无效3例,占4.3%,总有效率为95.7%。

 

 

三、典型病例

 

 

XX,女,38岁,司机,于2005年9月7日就诊。患者主述四年前不明原因而出现腰部疼痛及双下肢轻度麻木,遇劳加重,休息后减轻。2年后不慎扭伤腰部而导致下肢麻木症状,昼轻夜重,严重时夜不能寐,经内服神经营养药和外涂红花油无效,故来就诊。检查:患者站立前屈20度即出现下肢麻木及腰部疼痛,腰部后伸10度即出现下肢麻木及腰部疼痛,左右侧屈即出现此症状;直腿抬高双下肢均呈阳性,拇趾背伸左侧肌力稍减弱;腰部触诊可摸到第四腰椎棘突稍偏向右侧;在腰椎四、五棘突的右侧可有明显的压痛点,用力向下按压可出现向下肢窜麻症状;X线摄片显示:L4-L5之间的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有增生,侧位片显示生理曲度消失,斜位片显示椎间孔变窄;CT片显示L4-L5之间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麻木。经上述手法治疗1次后即感效果明显,两周后下肢麻木症状基本好转,三周后下肢麻木症状及其它症状均消失,达到临床治愈。

 

 

四、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而下肢麻木又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现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做一简单探讨。

 

(一) 、中医机理

 

本病属于中医“腰腿痛”范畴,《医学心悟》记载:“腰痛拘急,牵引腰足”,《针灸推拿大全》记载:“风寒之邪侵袭于腰,故腰痛引于下,日久则气血不荣,故令人麻木。”[1]以上古医籍记载相当于现在的腰突症的下肢麻木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先天肾气不足加之后天肾气亏损,风寒湿之邪侵袭于腰部,或因跌仆闪挫,或因劳累过度,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足太阳膀胱经从腰部经过,向下走行于下肢,故太阳经经气不利,初起可见不通则痛,久之则气血亏虚,出现不荣则痛,故出现下肢麻木症状。

 

(二)、西医机理

 

1、自然性因素:腰椎间盘在后外侧较为薄弱,自第一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又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间宽度只等于原来的一半。腰骶部是承受动静力最大的部位,这样就造成了自然性结构的弱点[4],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

2、内因:后天退行性病变或纤维环先天发育缺陷。

3、外因:

1)、外伤:外伤中的积累性劳损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此处椎间盘呈后薄前厚,当人们向前弯腰时髓核就向后方移动,由于受到体重、肌肉、韧带等张力的影响,髓核产生强大的反抗性张力。这种反抗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成正比。在此情况下负重的力量过大或纤维环本身已有缺陷,有可能使髓核冲破纤维环而向侧后方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2)、受寒:不少腰突患者无外伤史而只有受寒史,本病发生的原因是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受寒后使腰背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5]。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可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特别对已有变性的椎间盘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由此引发的下肢麻木症状的产生机理目前说法不一,但其普遍公认的机理如下: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髓核释出的液体,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性刺激[6]。同时,椎间失稳,硬膜囊及神经根受挤压,局部炎性水肿,使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释放出大量的炎性物质,这些炎性物质同时作用于神经根就会使神经根发炎而出现局部疼痛。炎症反应继续存在,后期出现增生,使受累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其中炎症反应的增生过程会使包在神经纤维外面的髓鞘增厚,可直接影响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速度。其中,坐骨神经受累最为明显[7],出现传导速度变慢,下肢逐渐出现麻木症状。由于坐骨神经受到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这样就直接破坏了神经的生理完整性[8],可直接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出现下肢感觉迟钝和麻木等表现。由于周围神经对其支配区的肌肉有营养作用,坐骨神经受累后,其支配的大腿后侧肌群以及小腿肌肉失于营养,久之可导致该区域肌肉萎缩,这样又使局部血液循环差,导致温度降低,也减慢了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使下肢麻木症状更加严重。

 

(二) 、推拿机理

 

推拿对于腰突下肢麻木症状的治疗,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壮筋利节的作用,通常都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本套手法是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手法和针对下肢麻木症状的对症手法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1、滚法:滚法的作用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之功。它可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加速可促进神经根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对坐骨神经根的刺激,同时,该手法在下肢部的操作可加强下肢坐骨神经支配区的血液循环,这样可使局部温度升高,这样又加快了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

2、握踝牵抖法:握踝牵抖法可以拉大病变椎间隙,使椎间隙内产生负压降低盘内压力,牵拉时由于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的紧张能增加盘外压力,从而改变突出物的位置,减轻突出物对坐骨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改善坐骨神经的生理完整性,恢复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它还可以使脊柱本身的压力减轻,软组织支撑和保护脊柱的稳定作用加强,从而减轻或消除了椎体结构不稳对其髓核和神经根产生的刺激和压迫,从根本上使下肢麻木症状得到改善。在牵引情况下进行抖动的目的是松解突出物和坐骨神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从而更有效地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关系,减轻压迫。本手法还可扩大已经变形的椎间孔,矫正关节突关节的紊乱 ,但牵引的力度要循序渐进,反之若腰部肌肉痉挛,椎间隙未能松弛,猛然牵拉会加重关节突关节的紊乱和椎间孔的狭窄,导致神经根的压迫更严重.

3、按揉法:按揉法可以放松因牵引而导致紧张痉挛的腰部肌肉,防止已拉宽的椎间隙再度变窄。

4、斜扳法:斜扳法和定位旋转扳法可使偏歪的棘突、旋转的椎体和侧弯的脊柱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从根本上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双下肢直腿抬高法和屈髋屈膝伸直法可使病变椎间盘变形移位,炎症粘连松弛,牵拉坐骨神经,使坐骨神经自由滑动,[2]恢复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

5、点穴:点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昆仑等穴,是取其通经活络、强筋壮骨之功,选用居寥、环跳,取其通畅局部经脉之功。《针灸甲乙经》:“下肢痿痹麻木,环跳主之”,说明环跳穴有疏通经络、疏理筋脉之功。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有活血祛瘀、疏通脉络之功,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有调畅气机之功。阳陵泉与绝骨一为筋会,一为髓会,取之强筋壮骨之功。

 

 

五、 结语

 

 

本手法对于该症状的治疗,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和筋肉起到了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强筋利节的作用,使下肢麻木症状从根本上消除,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在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点,使我的专业技能逐渐提高,而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又有幸得到了王亮华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使我的论文逐步走向完善,故在此我只能用这简短的几句话向我的所有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王虹. 按摩经注. 福建: 福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77—79

[2] 俞大方. 推拿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93—102

[3] 罗永芬. 腧穴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06

[4] 罗才贵. 推拿治疗学. 2001年,8:268

[5] 刘峰. 推拿治疗腰突. 北京: 中国盲文出版社,1997年. 23—64

[6] 邓延满,郭晓夏. 伤科按摩学. 北京: 中国盲文出版社,1997,84

[7] 王国化. 实用神经内科学.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69—71

[8] 施雪筠. 生理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87—93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765.625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