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点穴为主配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20例临床观察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目的:观察以点按俞穴法为主配合仲景之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对20例梅核气患者均以疏肝理气,化痰解郁为治疗原则,运用点按等手法配合梅核气专用方——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取得了总有效率90%的满意疗效。结论:采用本法对梅核气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点穴 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
梅核气为中医病名,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病。以咽中如有物梗阻,状如梅核,但无疼痛感,不影响进食为主症,[1]《医宗金鉴》云:“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进,吐之不出。”是一类病程缠绵难遇的常见病,发生与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尤其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要努力的工作和学习,使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导致本病的发展成上升趋势。特别以中年女性多见,有的甚至因异物感疑虑是肿瘤而就医。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笔者在实习期间,用穴位点按法配合半夏厚朴汤治疗了20例梅核气患者,得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 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其中教师7例,学生3例,公司职员5例,退休者2例,其他职业3例。病程1周~10年。 70%以上患者症状加重与情绪变化有关。治疗前,均通过咽喉部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 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1 以咽中似有梅核或炙脔,或其他异物梗塞感,并随情志波动而发作为主要
症状。2 一般见于成人,多见于女性。3 对咽喉、食道及其他有关器官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二、治疗
(一) 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化痰解郁。
(二) 手法操作
1.手法
点法,按法,推法,揉法,振法,搓法,摩法。
2.取穴
翳风 天容 廉泉 天突 巨阙 膻中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外关合谷 太冲 照海 丰隆
3.操作
(1)患者取坐位,术者先立其身后,用两手大鱼际分别从上至下于喉结两旁做轻快柔和的揉法,3~5分钟;随后双手拇指点按双侧翳风穴,天容穴,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宜;然后术者站于患者身侧,一手扶患者后枕部,让患者微微仰头,一手拇指按揉廉泉穴,并嘱患者配合吞咽动作,操作1~2分钟后,再屈曲食指,以指关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揪捏喉结上下廉泉至天突一段的任脉络线。从上至下3~5遍。
(2)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其右侧,左手中指置于胸廓上口天突穴,右手中指按于胸廓下口之巨阙穴;左手向下按揉天突,则右手随之抬起,使气下行,右手向上振按巨阙穴,左手向上抬起,使气上行,两手协调,反复操作3~5遍,调顺胸中之气;[3]然后,术者用拇指依次点按患者膻中,中脘,足三里,内关,外关,合谷,太冲,照海,丰隆个穴,每穴点按1~2分钟。
(3) 患者侧卧,医者立于其后,两手自腋中线前后分推胸胁部,叠掌揉以上部位,手法应渗透柔和缓慢,操作5分钟,以右侧为主。此法名为:推揉胸胁疏肝法。
(4) 最后嘱患者慢慢坐起,让其两手交叉搭在两肩上,术者用两手掌从患者两腋下沿胁肋,搓摩向下,往返3~5遍。
(三) 方药治疗
方药:半夏厚朴汤[4]
1.组成
半夏一升(12克) 厚朴三两(9克) 茯苓四两(12克) 生姜五两(9克) 苏叶二两(6克)
2.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3.功用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四) 疗程
1.手法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 天,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2.方药治疗:7日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疗效。
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一般2—3个疗程便能奏效。
三疗效观察
(一)评定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梅核气”评定标准:[2]
1. 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
2. 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
3. 未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
(二) 治疗结果
20例梅核气患者中,痊愈7例,占35%;好转11例,占55%;未愈2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四、典型病例
张某,女,32岁,职员,已婚,汉族,2010年1月初诊。
主诉:咽部感觉有物吞吐难尽,半年,加重一月。
病史:平素体健,半年前与同事生气后出现咽部憋胀,有异物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饮食无妨碍,常用力进行空咽动作,但无效。且症状发生常于情绪波动有关。近一个月来,感觉加重,尤其晨起刷牙时常伴恶心干呕等不适症状。
检查:西医的咽喉镜和颈部彩超检查均未见咽喉部占位性病变。中医检查,患者除咽部不适主要症状外,还伴有胸胁胀满,善太息,干呕频做,情急易怒,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
诊断:梅核气
治疗:倚疏肝理气,化痰解郁为治疗原则,运用点穴为主的推拿方法配合半夏厚朴汤对其治疗一个疗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两个疗程后停止治疗进行观察,患者一个月内未见反复。
五讨论
(一) 中医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七情郁结,肝失条达,致气机不和,气血失调。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交结上逆,郁结于胸膈之上,如梅核塞咽,肉块梗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若久郁化火伤阴,则可出现阴虚火旺之证。梅核气的病机症结在于气郁痰凝,而气郁为病之本。主要病位在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人之脏腑、经络、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郁而为病。痰凝为病之标,气机失常,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肝郁脾虚。运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湿内停,凝而为痰。痰之形成又可随气走窜。如果痰阻于咽喉则致此病。宋《仁斋直指方》指出:“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梅核之状是也..始因恚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历痰郁结,致有斯疾耳。”还说“男女或有胸喉问梅核之恙者,触事无怒,饮食勿冷。”<医宗金鉴》指出“梅核气,盖因内伤七情。外伤寒冷所致。”可见本病的主因是内伤七情,气逆痰结:外感风邪是此病的诱因。临床上梅核气的病势演变又因年龄、体质、病程等因素不同,变化各异。肝气不舒,可横犯中土,脾不健运,痰浊内停,胃气不降,逆而上行,而气机不畅不但不能生津反而生痰,气有余或痰蕴久皆可化火。气为血之帅,气滞不行,血行不畅,又可致瘀。所以从病势的演变看,影响的脏腑多见脾胃,致病的因素不独为痰,还可挟火、兼瘀。临床上有将梅核气分为痰气郁结,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瘀血阻络等证型。笔者认为,诸型同出一源,多由情志郁结所致,关系极为密切,不能截然分割。所以总的治疗方法是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调畅气机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5]
(二) 西医的认识:
梅核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部异感症”、“咽神经官能症”等。临床症状自觉咽部常有异物感,其状诉说不一,多表现为树叶粘贴感、虫爬感、痰堵感、球状物感,欲吐不出,欲咽不下,或上下移动或固定不动,无疼痛,空吞咽时异物感尤为明显,进食时反而消失,无饮食障碍。此病好发于女性。多有精神,情志创伤的病史。检查、鼻咽、喉咽无器质性病变,食管钡剂X线检查或食管镜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茎突或颈椎正常。关于此病的发生,从解剖上分析,咽部的肌肉由横行的咽缩肌和纵行的茎突咽肌构成。茎突咽肌起自颞骨茎突,位于颞骨茎突内侧,向内下没入咽缩肌,有提咽的作用。咽缩肌痉挛所产生的局部刺激,是产生本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患者保护性空咽动作也印证了咽缩肌痉挛的存在。另外,咽部神经支配极为丰富,感觉和运动神经主要来自位于咽后壁内的咽丛,含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颅根、颈交感神经的分支,还有三叉神经第二支司咽喉,故咽喉部感觉非常灵敏。所以任何原发或继发病累及咽部即可产生咽部的感觉异常。生活、工作压力、情绪波动等因素明显影响植物神经系统而发生功能紊乱,加重咽喉部异常感觉,而发为本病。[6]
(三) 治疗原理:
由于梅核气的病因病机与七情所伤有关。其以情志所伤,气滞痰阻结于咽喉为其关键,因此笔者在治疗上不论取穴还是选方,均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为基本原则,并贯穿于整个辨证论治全过程。
1.手法治疗原理:
(1)梅核气,病在咽喉,首先采用大鱼际揉法,因其轻缓柔和,刺激量小所以不仅能放松咽喉局部,而且能使患者紧张的心情慢慢轻松下来。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选用天容穴可调咽喉部经脉,因心经“上挟咽”,脾经“挟咽”,肝经“循喉咙之后”,故天容穴可疏肝理气,消火化痰。此外,从解剖学上看,天容穴局部浅层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深层有面动、静脉,颈内静脉,副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颈上神经节。所以刺激本穴,还有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作用。翳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文献均未记载其对梅核气的治疗作用,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也未及咽喉部。笔者之所以还取此穴,是因为点按翳风能刺激该处深部的咽缩肌,从而缓解其痉挛,使咽部纵向肌肉得到放松,咽部刺激症状得到缓解。[5]廉泉,天突,是任脉、阴维脉的交会穴,任脉从会阴部起始,过咽喉,阴维脉从下肢进入小腹……到达咽喉及舌根,故局部取穴直接起到疏通经络,清咽利喉,滋阴润燥,调整阴阳之功。[7]
(2)患者仰卧位,首先用双手中指点按天突,巨阙二穴,以调畅气机。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居胸膺中,主一身之气机。尤以宽胸利膈调畅气机见长,《行针指要歌云:“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中脘可疏中焦之气;足三里为阳明下合穴,合治六腑,调理脾胃,益气健脾,两者相配,使气机运化、升降正常,气血运行无阻而奏奇效;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而主治胃心胸之疾。起宽胸理气、豁痰开郁的作用。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疏通水道。本经“是主气所生病者”,“是动则病:耳聋,……嗌肿,喉痹”。(《灵枢·经脉篇》)依“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取本经腧穴可治相关疾病。更重要的是,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其络脉从外关别出后,走向其里经手厥阴心包经。依络穴的特性,不仅治疗本经病变,也能治疗其表里经的病变。所以,点按外关时,不仅可以调整三焦经的气化功能,以疏通水道、祛湿化痰,也可以调整厥阴经经气,以解除郁滞。故可使痰湿除,气机畅,取得标本兼治、异物感速消的疗效。[8]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素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善治头面五官诸疾;另外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为解郁特效穴,有理气行气之功;照海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针灸大成》云:“阴跷照海隔喉咙”,对咽喉部的病变有独特的疗效;[9] (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脾为生痰之源。取丰隆旨在釜底抽薪。以绝生痰之源。《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寻。”说明丰隆治痰确有良效,以上诸穴相配,共奏行气利咽,化痰解郁之效。
(3)盖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胁肋,循咽喉之后,上入颃颡,与咽喉关系非常密切。肝郁日久不解,肝气横逆,乘侮脾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相搏,互结于咽喉而加重病情。因此最后采用的推揉胸胁疏肝法和搓摩胁肋法,目的就是重在疏肝。[10]
2. 半夏厚朴汤机理分析:
最早述及梅核气治疗方药的便是汉代张仲景。他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后历代医家治疗本病,多采用此方。本方主治梅核气系由痰气互结咽喉,肺胃宣降失常所致。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为痰,痰气交阻,互结咽喉,故咽如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等。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而且痰凝可加重气滞,气滞又可促进痰结。治宜两者兼顾,法当行气解郁,化痰散结。方中半夏苦辛温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厚朴苦辛而温,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为臣。两药为伍,一行气滞,一化痰结。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郁结,宣散水气。和胃止呕,既助半夏之功,并解半夏之毒。共为佐药。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为使药。综观全方,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且兼有和胃(脾)、理肺、舒肝之效。药仅5味,配伍恰当,可使气顺痰消,脾旺湿除,郁解神畅。[4]
(四) 注意事项:
1.对门诊患者进行详细检查,若发现因器质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而致的吞咽困难,应及时转诊或综合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2.咽喉部手法操作应轻缓柔和,穴位点按时力度要垂直于治疗部位。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久,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深部,切忌用迅猛的暴力,以免产生不良的反应,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3.所选之半夏厚朴汤中用药多苦温辛燥,故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4]
4.本病的发生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多数病人都诉本病与情绪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心情不畅,异物感症状加重,心情愉悦,异物感症状减轻。因此,本病除药物及外治法外,还应注意心理疗法。首先要向病人说明病情,解除其怀疑得了不治之症的顾虑。若疑心还无法解除的,可借助现代医学手段进一步检查,完全排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其次,还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行室外活动及其他一些有益的活动,注意精神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思虑等过度的精神刺激。
六结语
采用祖国医学传统的推拿点穴法,再配合仲景之半夏厚朴汤,临床共治疗20例梅核气患者,取得了总有效率90%的满意结果,且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致 谢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李凭老师的耐心指导,针对本文的一些不妥之处,给予指正,在此向李凭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在这五年的大学生活中,给予我教导、帮助、关怀的所有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8)1:21_2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5
[3] 樊云.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法综合治疗梅核气12例.中医外治杂志,2005,(14)5:36-37
[4] 段富津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181_182 (
[5] 江春仙.中医治疗梅核气.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2):54
[6] 郗海铭.针刺翳风穴治疗梅核气60例..中国针灸,2005,25(5):37
[7] 张晓菊.辨证取穴治疗梅核气32例临床体会.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12
[8] 张晓明.针刺外关治疗梅核气3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77
[9] 肖萍.特定穴针刺治疗梅核气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7:51_52
[10]张麟.从肝论治梅核气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1:51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250.00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